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加速渗透融合,推进我国农业向智慧农业、数字农业稳步迈进,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,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。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,藏粮于技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中国而言是永恒的课题。
藏粮于技,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现实问题的重要方式,也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。宜昌作为全国唯一实现鲜果周年供应、错峰销售的柑橘产地,果园地下微喷管、地面小火车、天上无人机;当阳市两河镇通过 水、肥、气、照一体化智慧育苗技术,种草成林,破解了鱼腥草嫩芽不能批量生产的难题,运用信息技术破解难题、精确管控,通过机器自主操作、系统智能决策,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,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全面实现。
藏粮于技,要活用技。多用技术的广角镜,拓展粮食安全的边缘,树立大食物观,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,如安琪酵母向微生物要热量、要蛋白,将酵母蛋白化为食品原料,引领全球替代蛋白产业发展;用好技术的望远镜,提升种业技术水平,强化种质资源的收集、保护和鉴定评价,瞄准突破性品种选育开展核心种源改良创新,让禾下乘凉梦早日实现;常戴技术的透视镜,实现资源禀赋的高效利用,让三文鱼、南美对虾游向盐碱地,涌现出更多挖一方池塘,改良一片耕地,修复一片生态的技术实践。
藏粮于技,要善用技。万丈高楼平地起,首先是打好智慧农业数字化地基,统筹遥感卫星等资源,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,构建全国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;其次是搭好智慧农业技术创新框架,围绕农业领域基础技术、通用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展投入与研究,实现技术自主可控,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;最后要砌好智慧农业落地实践的砖瓦,推进无人农场试点,实现作业全过程的智能化、无人化,探索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等。
藏粮于技,要巧用技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,让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,要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,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,加快更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;政府发挥引导调整作用,完善新型举国体制,打造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,创新揭榜挂帅 赛马争先等新型科研组织方式,健全政府农技推广机构、市场化农技服务力量、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。
国赖之以强、企赖之以赢、民赖之以安,藏粮于技,面向现代农业的广阔天地,将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,打开农业创新发展的新蓝图,执技为笔,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!
文章推荐: